首页>作品及展览现场

刘韡

        1972年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刘韡的创作成熟于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深受新世纪中国社会特有的变动和起伏影响——城市和人文景观的变迁对其影响尤为突出。作为活跃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后感性”小组中的一员,他以众多不同媒介,诸如绘画、影像、装置及雕塑等来进行创作,并逐渐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在世界舞台上受到瞩目。刘韡的作品表现出了受后杜尚主义启发、与广泛现代主义遗产进行交涉的特征。他的创作将发生于中国的无数政治及社会转变所导致的视觉和智力层面的混乱凝聚成为一种多变且独特的艺术语言。其中,长期的“狗咬胶”系列装置作品、“丛林”系列帆布装置作品、“书城”系列书装置作品及近期的纪念碑式大型绘画《东方 No.5》代表了刘韡美学中的多样性:与城市息息相关的、激进的混乱,以及与抽象历史积极进行沟通的、平静的绚丽。
        近期个展包括“白银”(白立方,香港,2015);“颜色”(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5);“Sensory Spaces 4”(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鹿特丹,2014);“密度”(白立方,伦敦,2014);“刘韡个展”(立木画廊,纽约,2013);“刘韡个展”(长征空间,北京,2012);“三部曲”(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1)。他的首次个展举办于2005年的北京四合苑画廊。
        近期群展包括“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阿尔里瓦克展览馆,多哈,2016);“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2016);“黑色方块的冒险:抽象艺术与社会1915-2015”(Whitechapel 画廊,伦敦,2015);“中华廿八人”(卢贝尔家族收藏,迈阿密,2013);“山水画:无声的诗歌?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风景画”(卢塞恩美术馆,卢塞恩,2011);“DREAMLANDS”(蓬皮杜中心,巴黎,2010);“中坚:新世纪中国八个艺术的关键形象”(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中国电站III”(卢森堡大公现代艺术博物馆,卢森堡,2008);“中国电站II”(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奥斯陆,2007);“超市”(上海广场,上海,1999);“后感性:异形与妄想”(芍药居地下室,北京,1999)等。
        刘韡曾参加第十三届里昂双年展(2015);第十一届沙迦双年展(2013);第四届广州三年展(2012);第六届釜山双年展(2008);第九届里昂双年展(2007);第五十一届威尼斯双年展(2005)。2008年,他荣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最佳艺术家奖;2011年,他获得瑞信·今日艺术奖提名。
  • 迷中迷
  • 迷局
  • 看!书
  • 爱它,咬它 No.3
  • 受难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