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成就及影响

陈界仁

1960年出生,中国台湾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台湾解严前后曾积极参与表演艺术创作,现生活和工作于中国台北。

在台湾的冷战/反共/戒严时期﹝1949─1987﹞,陈界仁曾以游击式的行为艺术和策划体制外地下艺术展览等方式,干扰当时的戒严体制,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后,由于对如何理解和认识历史与「现实」等问题产生困惑,使陈界仁逐渐停止创作,沉寂了八年。这段期间他经由重新审视自身的成长经验、家族历史和其生活环境中的军法局、加工区、兵工厂、违章建筑区等规训、治理与非合法性空间,省思台湾从历经日本殖民统治﹝1895─1945﹞,至二战后在美国与国民党共构的冷战/反共/戒严体制下,成为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里,依赖出口导向的密集劳力业与高污染业的下游加工区,以及解严后被再度改造为新自由主义社会的过程与根源。

陈界仁认为──台湾在经历长期被支配与处于「多重主权重迭」的历史与政治状态下,人的内在精神已被彻底「碎裂化」,并成为一个不断「遗忘自身」与丧失「历史性地思考与想象未来」的社会。

1996年他重新恢复创作后,开始和在地人民、失业劳工、临时工、移工、外籍配偶、无业青年、社会运动者进行合作,并藉由与被排除者、社会运动者和电影工作者,结合成相互学习的拍摄团队与临时社群,以及通过占据资方厂房、潜入法律禁区、运用废弃物搭建虚构场景等行动,对已被新自由主义层层遮蔽的人民历史与当代现实,提出另一种「再-想象」、「再-叙事」、「再-书写」与「再-连结」的拍摄计划。

陈界仁的作品虽有其关注的政经议题,但他认为艺术的意义,不只在于对现实政经机制的操控策略进行揭露与批判,更在于如何从相互学习的拍摄过程中,实验新的社会关系,以及从难以言说的身体性经验与记忆、人在精神碎裂下的幽微状态、社会空间里隐藏的各种模糊边界地带里,藉由诗性辩证式的影像,开启其它的政治与美学想象。同时,陈界仁的影片以连结不同的历史时空与事件、极简的对白或完全无声的缓慢影像,以及存在各种「空隙」的叙事形式,邀请来自不同历史、文化、社会脉络与生命经验的观众,对影片中的「空隙」进行各自的想象,藉以将观影过程转换成一个可多重对话与开展多重辩证的场域。

其作品曾个展于:卢森堡现代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洛杉矶REDCAT艺术中心、马德里苏菲雅皇后国家美术馆、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巴黎网球场国家画廊等机构。参加过的联展包括: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里昂双年展、利物浦双年展、哥德堡双年展、伊斯坦堡双年展、莫斯科双年展、纽奥良双年展、雪梨双年展、台北双年展、光州双年展、上海双年展、深圳雕塑双年展、科钦-穆吉里斯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福冈亚洲艺术三年展、布里斯本亚太三年展等当代艺术展览,以及阿尔、西班牙、里斯本等摄影节。并曾获2009年台湾国家文艺奖─视觉艺术类、2000年韩国光州双年展特别奖。